后勤集团2012年“十佳劳动模范”
【编者按】 2012年,后勤集团为了树立先进,表彰典型,在职工中形成良好的学习、工作氛围。通过民主推荐,公开进行初次和最后选评后,形成了现在与大家见面的 “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绚丽的光芒的‘十佳劳动模范’”。其中:初次选评由人事处、宣传部及院系领导、老师5人组成特约评委;学生代表15人,后勤职工代表30人组成群众评委。最后评选由省教育厅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姜敬耀处长、石盛全副处长,校领导李永健书记、田巨平校长等10人为特约评委,机关各处室、各院系、后勤职工代表、学生干部代表40人组成群众评委。两轮的评选公正、严谨。推荐材料真实感人,耐人寻味;由张勇总经理亲自设计的总分系统更是科学直观,给现场制造了浓烈的竞争与和谐,紧张与活泼气氛。
一、宋娟:诚实守信的“校园美容师”
她是校园中心的保洁员,是全校最早上班的“校园美容师”。她从湖北葛店来,现龄38岁,2006来校工作至今已近7年了。
她是学校第一个上班的员工,在做好9楼、10楼卫生的同时,还兼顾了8个校领导的办公室和2个会议室的保洁工作。9楼是我校的领导办公区,卫生标准最高、突击性任务最多。为了将工作做好,不论刮风下雨,她每天凌晨5点准时到岗。走道、厕所、办公室和会议室总是打扫得整洁、干净。领导办公室的钥匙只有交给她使用最为放心。四年来,她没有出现一次泄露学校机密的事;没有出现过一次领导办公室的保洁失误。同事失误摔碎茶杯,她主动代为承认错误。公公暑期不幸去世,她也是早上做完工作再返乡送葬。她用自己摸索的一套工作方法,每天保持最高地卫生标准工作,曾受到多位校领导的夸奖。
她待学生也自然地流露出关心和爱护。一次,她在4号楼一楼看到一名女同学因下雨无法出行,便主动打伞送出校门,并将伞送与那位瘦弱的女生,自己冒雨回到宿舍。师生遗失的东西她捡到后都主动上交归还,2012年的12个月里,共拾到师生物品达17次。其中,某同学打球遗失在操场上钱包内有饭卡、银行卡4张,身份证1张,现金1743元等,宋娟同志热心的将东西归还给了学生本人,同学们都亲切的叫她为“宋阿姨”。
推荐词:诚信是良知的自然外露,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演绎。她取来勤劳之灵,撷来刺绣之韵,摒弃浮华玩乐,坚守劳动本色!用自己的汗水在晨曦和暮色里谱写着默默奉献的赞歌,为校园保洁工作这一朴素的乐章,新添一个闪亮的音符。
二、周水莲:任劳任怨扎根东区的“周妈妈”
周水莲,东区宿舍管理员,她任劳任怨,扎根奋斗在东区第一线,岁月在她脸上刻上了年轮。今年59岁的她,接管东校区学生公寓时到处是一片狼籍,臭气熏天。垃圾堆满了426间寝室地面,粪便积满了608个公寓便池,28个集体卫生间和厕所无法进门……作为一名老党员,她带领保洁员、值班员,每天扛着扫把、拖把,提着稀硫酸、长水管,清扫公寓,冲洗厕所。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,开学之际,窗户明亮了,地面干净了,厕所畅通了,床铺整齐了,书桌摆好了,学习的环境整洁起来了。
她,在相关处室的大力支持下,在宿管中心的直接领导下,号召东区公寓学生自带垃圾下楼,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、卫生习惯,率先实现了东区2号、4号公寓学生自带垃圾下楼的良好风气,达到了后勤管理育人的服务宗旨。此事还被《武汉晨报》专门报道。另外,她带领同学们制定寝室文明公约,与值班员每天检查卫生情况,督促大家遵守公约。她信奉一个真理:宿管员也承担着教育的重任,是大家的生活老师,同学们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,是同学们受益一辈子的好事。
推荐词:周水莲是同学们眼中亲切的“周妈妈”,是东区忙上忙下的俏婆婆,里里外外的傻奶奶。学生就是她的孩子,职工就是她的兄弟姐妹。她将生命的热情,播撒在东校区的每一栋宿舍。她种下的种子,在同学们心里绽放出文明、健康的花朵。
三、张采汉:熟知学校水电管网的“万能技工”
张采汉同志是后勤集团水电中心的高级技师,负责我校南、北校区的变压器和供水供电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、学校水电的计量收费工作,以及东区的供水、供电的设备管理和日常维修等工作。
他是学校水电管网分布的“活地图”。通过十三年的日积月累,156个月的摸爬滚打,全校有多少根电缆,有多少根主水管,有多少块电表、水表;哪栋楼的用水用电量是多少,哪一户的电路水路需要更换……他都烂熟于心。多年的工作历练,造就了他精湛的实践技艺,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多面手,水工、电工、焊工、刨工、铣工、钳工、泥工等无所不会,人称“万能技工”。十几年来,抄录水表、电表数以千次,参与学校水电日常维修数以万回……
2012年,学校组织的教工体检中,他被查出肝部有大大小小的囊肿十余个,他却只请了半天假,看了中医,拿了三个月的药。目前,他虽然每天熬中药喝,但始终坚持在水电中心工作的第一线。
推荐词:十三年在长职,十三年的磨砺,熟知校园水电管网,练就一身绝技,每天奔波于校园各个角落,想人之所想,急人之所急。年过五旬,依然身手矫健,在忙碌间,常常将疲惫抛弃。他是大家公认的“万能工”,他总是用饱满的热情去工作,憨直的态度来生活。
四、江利娜: 事业与家庭两不误的“贤妻良母”
江利娜同志既是维修中心的内勤,也是后勤集团的报账员。她既负责维修中心文稿起草、文件归类、存档管理,又要制定维修项目预算、统计维修调度出工、管理各项经费报销等工作。
一年来,她起草的立项维修报告127份,制定维修项目预算达296份,送签经济合同及文件处理单37份。在事多、人杂的情况下,从对维修工作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得心应手;从一个门外汉到行家里手,经历了一番艰辛的磨砺。她既是中心文员,也是预算员,从后勤维修工作的“零”起点,到目前的日趋完善。她既是审核员,也是协调员,在平凡的岗位上,用青春和热情谱写着对工作的热爱。
她是孩子的母亲,家庭的主妇。有人说:“女人的世界只有孩子”。可在她的世界里,工作和孩子一样重要。在暑期繁重的维修任务面前,为了做好相关预算工作,她带着年仅14个月的孩子,经常在办公室连续加班。她没忘记一个母亲和妻子的责任,更没忘记学校最迫切的维修需求。早晨给家人做好早餐,她就带着孩子匆匆来到学校。她加班的日子里,儿子总能乖乖地在旁边自由玩耍,不吵也不闹。她知道,孩子也在支持着妈妈。
推荐词:她旋转在工作和家庭的直线上,她承担着维修和母亲的责任,她是妻子,也是职员。她像蚂蚁一样工作,默默耕耘;她像蝴蝶一样生活,美丽馨香;她是工作与家庭两不误的“贤妻良母”;她在普通的岗位上,绽放出自己最美丽的光芒。
五、朱琴:舍小家顾大家的“月亮姐姐”
她,2006年来到宿管中心工作。近7年来,她用自己最灿烂的青春,穿梭在每一间学生宿舍里,心系着每一栋公寓的安稳,编织着每一个床位的梦想,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师弟师妹,被大家亲切的称为“月亮姐姐”。
2012年,我校学生搬离当代学生公寓,新生首次入住东校区,面对着繁琐而又复杂的住宿安排工作,朱琴同志用最饱满的热情,来往于每一间学生宿舍,9880个床位、1315个房间、14栋公寓,三个校区,白天夜里,“月亮姐姐”念念不忘的,都是这些数字的排列组合。让各院系学生各住其位,让男女寝室分布合理,让宿舍学生其乐融融,让寝室家具分配合理,她计算着,忙碌着……
曾经那个不谙世事的姑娘,如今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。她6月17日进院生产,而学校宿舍维修改造工作已全面启动,各院系床位分配在即,宿舍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据导入在即,开学迎新工作准备在即,面对手上放不下的工作,面对宿管中心的召唤,她主动放弃了产假,7月17日就带着刚满月的宝宝住进了学校,与中心的员工一起奋战在迎新第一线。孩子没有母乳,饿了,哭了,她强忍着心里的酸楚,依然微笑着忙碌在人群中间……
推荐词:她是宿管中心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、特别能忍耐的“月亮姐姐”。她散发自己的光和热,照亮了同学们入眠的黑夜。她用自己最美丽的青春,陪伴着一批又一批学子健康成长。
六、徐东建:解师生之困的“维修班长”
2012年,学校后勤保障工作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:退出当代公寓,寻找新校区,全面启动后勤基础设施的维修、改造工程。在人员少、任务重、时间紧、责任大的情况下,徐东建同志放弃个人休息时间,带领维修中心全体人员,斗酷暑、战高温。电路一间一栋地修,水路一段一条地查,18个校舍改造任务同时施工,127个立项工程一起上马,1123个零星维修项目从未停歇……维修中心的6个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:“40天完成不了任务,新生就住不进来,课就不能正常开,就对不起全校师生。” 维修中心的6个人坚定着一个信念,那就是:“一定要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学校交付的一切任务”。
期间,徐东建同志的母亲不幸诊断出胃癌住院。他默默承受着对母亲的愧疚,承受着兄弟姐妹们对他的指责,承受着孝子良心与工作良知的碰撞,暑期50多天里,坚持在三个校区的工地上,白天,他带领维修队检查施工质量,监督施工进度;晚上,他带领维修队预算工程造价,商榷工程进展状况。即使痛风顽疾发作,他也一瘸一拐地仍然坚持上班。
推荐词:从来正直多易折,自古忠孝两难全。他一身正气,为了不负工作的使命,只好忍住孝子的煎熬。他是我们的“维修班长”,为学生正常入住殚精竭虑,为学校顺利开学夜以继日。向他及他的维修工人们致敬!
七、梅安齐:在食堂默默耕耘的“老黄牛”
梅安齐,今年50岁,到学校食堂工作已十年。他先后做过锅炉工、洗碗工、勤杂工、安全员等诸多工作,目前是饮食服务中心南区、北区食堂安全员。
2012年上半年,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,他主动承担了食堂碗筷清洗和消毒的工作。每天要清洗消毒3000个碗,筷子两大筐。他从早到晚都忙碌在潮湿的洗碗间里,他没有半句怨言,是食堂里默默耕耘的“老黄牛”。
暑期,他被安排到北区食堂主要负责为学校加班教职工定、送盒饭。期间,每天早晨6点多就起床,在食堂操作间帮忙摘菜、洗菜、分菜、打饭。10点钟就开始到各处室统计进餐人员,11点多,冒着接近40度的高温,将做好的盒饭分别送到东校区、南校区的每一个办公室、每一个教职工的手上。这个时段正是每天最炎热的时候,几个小时下来,衣服常常是湿了又干,干了又湿。但他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“做一行、爱一行”的工作热情,坚持让大家都能有可口的饭菜吃。暑假50多天里,共为师生送出盒饭4763份。
2012年,他年迈的父亲身患癌症卧病在床,仍叮嘱他不要影响工作。对此,他每念父亲的养育之恩而黯然落泪,常怀严父之情悄然伤悲。正是老父亲的叮嘱,成了他毅然在工作岗位上坚守的无限动力。
推荐词:人们总喜欢把具有诚实勤恳、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的人称为“老黄牛”。视责如山,履责如冰,守责如城,在他的身上,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位严父教导的身影,体会到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不怕苦、不张扬、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“老黄牛”精神。
八、李涛:谢绝高薪聘请志在长职的“食堂厨师长”
作为厨师长的他,一心扑在工作上,以食堂为家,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。早上,当别人还在睡觉的时候,他就得先到食堂做好中午开餐准备工作;中午,当其他工作人员下班休息的时候,他还要准备晚餐的菜单。同时,还要抽出时间与采购员去市场考察,根据市场行情合理搭配蔬菜,基本上没有休息。
自从今年9月份调到到东区食堂工作,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口味,他提出开辟自选餐的设想,并不停地更换菜色品种,此举立竿见影,到食堂就餐的学生明显增加,食堂的营业额不断上升。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,同时也带领其他厨师充分发挥特长,开发研制了独特的“南瓜饼”、“土豆饼”等深受同学们喜爱,多次获得后勤集团的表扬。
厨师难请,好厨师更难请。服务员跳槽,食堂厨师更易跳槽。有外单位多次登门高薪4000元/月聘请他,比我校发给他的工资要高出近800元/月,他都毫不犹豫地谢绝了,有人对此很不理解,他总是微笑着说:“我喜欢长职这份工作,热爱长职这个岗位,这里的人好,领导干部也很亲切,不愿再到别的地方去。”
推荐词:民以食为天,他为长职师生撑起食堂厨师长的这片天。高山起于平地,伟大出自平凡。在这再平凡不过的岗位上,他不为名,不为利,为的只是一份热爱,一份执着,和一种千金不换的真挚情怀。
九、袁军利:不分昼夜守护学生的“安全卫士”
袁军利同志是公寓安全员,28岁,2000年就来到长职保卫处工作。12年来,他24小时以校为家,在保卫处值班巡查,在宿管中心守护宿舍一方平安,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跑,哪里有事情就往哪里赶。
学校公寓是一个人群密集的地方,一点点疏忽都会导致大的问题。所以公寓里任何一个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都不会被袁军利放过。安全工作是琐碎的,源于一点一滴的防患;安全工作是重大的,源于公私财物的无价。他用行动,践行着安全的责任:几乎每天,他就会深入学生寝室,提醒同学们睡觉前关好门窗,劝说大家不要使用大功率电器;几乎每个学期,他都会配合保卫处举办消防演习,增强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,提高同学们的自我保护能力。
2012年10月10日上午,艺术学院舒强同学突然在寝室晕倒,袁军利同志在第一时间赶到学生宿舍,背起晕倒的学生就径直往医务室跑,边跑边叫医生准备进行紧急抢救,结果被确认为“羊癫疯”。所幸抢救及时,该同学并无大碍。舒强同学身体恢复后,立即送来锦旗对袁军利同志的帮助表示感谢。
推荐词:内敛、平和而又严肃,这是同学们眼中的“安全卫士”。细心、耐心而又有责任,这是同事们眼中的“安全卫士”。 12年来无一例重大安全责任事故,这是巨大的成绩。袁军利同志用强烈的责任心撑起公寓安全的“大伞”,为同学们遮风挡雨,是同学们眼中的安全港湾。
十、陈宏德:身残志坚的“钥匙大王”
陈宏德是后勤集团仓库保管员、维修中心现场管理监督员,是多年修遍长职锁和钥匙的“高级技师”,人称“钥匙大王”。他工作兢兢业业,后勤材料出库入库账目清楚;他练就一身好手艺,是全校师生修锁、急开锁的“及时雨”。他对工作的认真与细心,不是因为薪酬的多寡,而是为同学们能有安心的环境,减少同学们粗心大意后的烦恼。
他是武汉市残联的优抚对象,是学校响应国家照顾的困难职工,儿时的痛楚,令他迷茫徘徊,痛不欲生,在痛定思痛之后,他坚强面对生活,正视现实,扬起了自己的生活之帆,开启了自己的理想之航,几经挫折,找到了自己生活的翅膀,操起了修锁配钥的行当,现已成为长职的“钥匙大王”。2012年暑期40度的高温,40天的时间里,他配合监督验收工程48项,维修锁具1200多套,配备钥匙15000余把。换一句话讲,他每天要修30把锁,配400把钥匙,对一个残疾人来讲,其工作量是何等繁重,但他常说:“要想干出一番事业,总要付出过人的心血和汗水”。他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敬业精神,在工作中不畏艰辛,无私奉献,以他的实际行动,在自己岗位上,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推荐词:他是生活的强者,他是自强的典范;他工作兢兢业业,勤勤恳恳,虽然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,也没有赢得朵朵鲜花和掌声一片,但他却尽最大的努力,做最好的自己。在长职找准了定位,找到了“钥匙大王”的自信。